
30年前北京的一家报社有对夫妻,生下小孩42天就进“牛棚”了,将这个才4斤2两的婴儿托付给了一个女人。这个女人自己的孩子已经8岁,奶水也停了。但硬是让这个婴儿重新嘬出了奶水,并一直吃到5岁。一次,这孩子得病住进了医院需要输母血,医生在化验时才知道这个为孩子废寝忘食的女人不是孩子的生母,医生感动得哭了。后来,她继续培养孩子直到送他到新加坡留学,又帮助他成了家,留在香港。这个女人就是如今身价48亿元、富豪榜上今年排名第五并被媒体追捧为“内地第一富婆”陈丽华。
陈丽华起家的第一桶金是在香港掘到的,那是20世纪80年代初,她用从事家具生意赚得的钱在比利华购置了12栋别墅,低价买进高价出手,几个回合下来,陈丽华积累了相当可观的创业资本。陈丽华感谢贫穷:“贫穷真的是一所最好的大学。”
陈丽华是满族后裔、正黄旗世家,在北京颐和园出生、长大,幼年因家境贫寒,读到高中便被迫辍学。生计所累,陈丽华做起了家具修理生意,由于她颇具生意头脑、待人热诚讲信用,生意红红火火,很快她成立了自己的家具厂。1982年,陈丽华移居香港,从事国际贸易、地产投资。80年代后期,安土重迁的陈丽华返回北京,她笃信自己的事业应该在内地再上层楼。90年代的亚洲金融风暴对陈丽华而言几乎毫发无损,因为早在回归京城那年,陈丽华已静悄悄地实现了从香港的战略转移,在澳洲以及东南亚诸国遍设分公司,热热闹闹地进行地产投资。
陈丽华一向以步步为营、稳健投资著称,她没有过早地进入资本市场“圈钱”,她说富华集团现有的庞大现金流,足以运作高质量的项目,完全不必“拆借”股民的钱。1996年,当她在北京投资5亿多元的长安俱乐部终于竣工的时候,让许多人吃了一惊。直到现在,出入长安俱乐部在某种程度上仍是身份或财富的象征。长安俱乐部也是时下中国最好的私人俱乐部之一。
目前,富华国际集团在北京拥有数家房地产企业,总投资已超过35亿元。即使是在巨贾云集的北京,除去香港几大地产大鳄和北京大型国有开发企业外,一个私营投资商能在10年左右时间里开发近130万平方米的房地产项目,似乎也不多见。目前,富华正在北京王府井附近投资一条40亿元的、占地35万平方米的金宝街, “大手笔”的陈丽华要搭建起中央商业区与中央商务区之间的桥梁。
也许正是因为陈丽华是在紫檀家具的包围中度过童年的,因此对于紫檀,陈丽华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每每谈到紫檀,她的眼中都会放射出异样的光彩:“这几十年来,我真是魂牵梦系,简直可以说我已经把生命融入了紫檀之中。”在投资地产大获成功身价煊赫之后,花甲之年的她把经营地产赚得的钱财大半投向了紫檀的收集和制作上,她不惜耗费巨资、几乎买空了东南亚名贵的紫檀木、聘请名匠、苦心孤诣打造着自己的紫檀王国。地产反哺紫檀,陈丽华把自己投资紫檀的“率性而为”看作财富的回归和升值。
1999年国庆前夕,国内第一家“国字头”私人博物馆——中国紫檀博物馆在京城正式落成,坐北朝南、一式的明清风格、恢弘气派。在陈丽华的紫檀藏品中,一部分为旧时传下来的宫内“贡做”之物,另一部分则是她在近20年的时间里聘请名匠制作的。陈丽华说:“要做就做宫廷工艺”,她按照皇家的定制,按照故宫博物院里家具的式样“复制”。她曾多次携重金远赴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雨林地区,查访紫檀的生长环境和木质属性,并收集檀木基料。顶着40摄氏度的高温穿行于野兽出没、蟒蛇肆虐的原始森林,有一次突遭热带毒蜂袭击,被铺天盖地的蜂群追赶,幸亏及时找到掩体才避过灾难。陈丽华的艰辛付出,终于结出了金灿灿的果实。她创造了一个举世无双的神话,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紫檀之王”。1999年5月,美国最大的私立艺术学院——萨凡那艺术设计学院,因为陈丽华在紫檀雕刻艺术上的非凡成就,授予她荣誉人文博士称号。萨凡拉市市长还向她授予金钥匙,宣布她为荣誉市民,并将每年的5月25日定为“陈丽华日”
陈丽华坦言,博物馆非但不挣钱还要无休止地往里贴补。但她并不指望博物馆能赢利,她说:“这是一种不计成本、无视回报的投资。纯粹从经济上而言我的这个文化投资或许是不成功的,但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个博物馆所蕴涵的巨大潜在价值,寸檀寸金,馆里的藏品个个都是无价之宝,保守地估计那些紫檀家具至少值2亿美元。我现在是用地产上赚来的钱料理这个博物馆。人们都把财富和高科技相提并论,我倒以为我的这些宫廷工艺的紫檀丝毫不比外国的高科技逊色!”。
陈丽华正在逐渐将公司的业务转交给儿子赵勇管理,身为第八、第九和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的陈丽华也是此次中国百富榜上仅有的两位女性之一。 |